人們之所以去求神拜佛,之所以去算命,就是對不可預測的人生難以把握,希望能提前了解自己的命運,希望有神秘的力量能夠保佑自己避免災禍。
《易經》的六十四卦常見吉兇之辭,所以被許多人用來
占卦算命,以求趨吉避兇。但是掌握了《易經》,真的能夠趨吉避兇嗎?

這句話我們重復好幾遍了,是為了提醒我們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順從自然,這樣才能得到吉祥。也就是說,我們所重要的是自己。
我是否理解了天理,是否理解了自然的道理。其實,《易經》就是將自然的規律轉移到人事方面的倫理。所以倫理是從自然而來,自然是如此有秩序,那是誰在管理呢?
如果伏羲氏當年說是神在管理,那我們就產生宗教了,但他沒有這么說,他說是陰陽的互動,是自然的孕育,并沒有特殊的主宰。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易經》是比較接近真理的。也就是說有兩種不同的力交互作用,很自然地產生萬物,不斷運行。
《易經》為什么能夠如此神奇?我們用一個神字就表示它很神奇,很高明,就是因為它具有三個特性。
第一個,《易經》具有模糊性。說起來真有些好笑,它很模糊,因為只有那么幾個系統,那幾個花樣,幾個符號,其他都沒有,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你怎么想它都有道理。
因為它簡潔明了,才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它的模糊性對中國人影響很深。我們講話經常不喜歡講得非常清楚,都是點到為止。
第二個,《易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周文王所寫的卦爻辭,我們可以這樣解釋,也可以那樣解釋。所以《易經》非常靈活,怎么說都可以,怎么說都不可以;正確的部分也有不正確的地方,不正確的部分也有一些正確的地方。
這一點對中國人影響很大,大家真的要花點心思去思考一下。西方人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可能說對里面還有錯,錯里面還有對。
因為西方是分析的,對和錯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絕對對的部分很少,圣人有時候也會犯錯,神仙打鼓有時候也會打錯;絕對錯的人很少,總會有一些道理在其中。
所以我們才要謹慎判斷是非。是非要謹慎判斷,而不是明確判斷。我們現在很喜歡用明確判斷是非,但其實這很難。
第三個,更為精彩的特點是空白性。觀察西方人畫畫,他們總是要將整張畫面填滿,否則就被認為是未完成的作品。而中國人并不是這樣,他們在一張紙上,在這里畫一只鳥,在那里畫一朵花,旁邊點幾點,就代表下雨了。然后蓋上圖章,簽上名字,留下大片空白。
我們認為這種畫家尊重觀者,因此一幅國畫的意境因此而多變。十個人來欣賞,就有十種不同的意境,這才是符合自然的。
這種藝術的背后有著一段曲折的歷史。在智識普及程度相對較低的時代,如果講述這樣的思想,誰能夠理解呢?
因此,《易經》本身的命運也經歷了許多波折。與《易經》中所描述的一切事物的變化過程中不斷出現的難以克服的困難一樣。
困難和阻礙,并不僅僅是非常艱難或非常危險,經常會受到阻礙。這樣合適嗎?乍一看不合適,實際上卻非常合適,因為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學習,才能修煉,才能提高自己。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一帆風順,那等于白白活了一次。他來到世上,只學會了四個字:吃喝玩樂,其他什么都沒有,這算是什么意義的人生呢?只有經過更多的鍛煉,人生才能更加成熟。《易經》本身也經歷了許多鍛煉。
唯一全網提供的曾仕強教授的課程大合集,集結了國學大家畢生的智慧結晶。您將一次性獲得曾仕強教授畢生研究的精華與成果。
通過理解
《道德經》和
《易經》,您將洞悉古代智者的智慧。探索宇宙和萬物背后的根本原理,揭示紛繁世界的發展規律。以千年經典為基礎,重構思維方式。
通過融合儒家和道家智慧與西方管理學,您將完成從個人管理到企業管理的歷程,從容應對順境和逆境。深入挖掘為人處世的道理,幫助您走出一條積極樂觀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