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十二長生(也稱為干支十二長生)是中國傳統命理學、玄學和易經中的一套理論,用于描述和解讀五行(金、木、水、火、土)在不同的時間階段(即日柱的長生旺相休囚死墓絕)以及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關系。這套理論將陰陽和五行的運動規律相結合,以體現事物的生命周期和階段變化。

具體解釋如下:
1. 長生:代表萬物的起源,象征生命力活躍,新生的事物開始顯現。
2. 沐浴:事物開始發展,相互之間有所互動,但保持穩定和平衡。
3. 冠帶:事物逐漸成長,受到普遍認可,可能有掌門或身份象征。
4. 臨官:象征事物進入了規則和規范的階段,對周圍環境有影響力。
5. 帝旺:事物達到巔峰,最盛時期,力量強大,威望顯著。
6. 衰:事物開始衰弱,能量或效益減退。
7. 病:陰陽失衡,健康或運勢出現問題。
8. 死:事物的終結階段,生命周期接近尾聲。
9. 墓:陰陽兩種力量暫時分離,進入深度的沉寂時期。
10. 絕:即“絕地復蘇”,萬物在冬至后開始復蘇,生機浮現。
11. 胎:孕育新生命,或事物新的發展階段。
12. 養:新生命或新生事物開始成長和壯大,生命力旺盛。
在
命理占卜中,通過查看個體五行干支的長生旺相休囚死墓絕,可以推斷其運勢、性格或健康等方面的變化規律。以上例子展示了如何運用這套理論解讀八字,以觀察一個人的命運走向和個人特質。而在《奇門遁甲》等易學體系中,這則理論同樣有其相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