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姓名學是一種深入細致的文化現象,它不僅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個體的命運發展。姓名的學問主要通過天、地、人三個部分進行解讀,天格反映格局,人格代表行為能力,地格關乎生存技能,總格則涉及生存環境和親緣關系,外格則表達了社會約束和個人責任。

姓名學的論證通過八字和名字的三才配置、五格屬性來進行,八字可確定五行旺弱,名字的選取需補益或抑制五行,三才生克關系則與命運發展緊密相連,五格數理與五行相配能影響個人運勢。
詩詞歌賦中的一些詞句也被運用在了姓名選字中,比如“遠山”、“鶴揚”、“一心”等都富含詩意和寓意,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對愛情的執著。
關于
易經起名,如《易經》中的六十花甲子,以及通過六爻卦象來斷卦,是傳統命名和命理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格姓名學在現代常用于取名指導,但其有效性在學術界仍有爭議,有人認為它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也有人認為其科學依據尚待深入研究。
漢字的偏旁確實藏有五行信息,這也是古代命名中考慮的因素之一,《相學精義》則是對面相學的深入解讀,著眼點在人的生理特征和面相與命運的關聯。
啟萌星老師表示,中國古代姓名學和易經相關知識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盡管現代科學可能對其部分理論有所質疑,但它們在歷史和社會中依然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