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所居住的屋宅與我們現代的樓房不同,他們每家每戶都是獨棟圍起來的建筑,且家中一般都配備有院子,而家宅的中間一般都用作家的客廳,因此便有了“中堂”即客廳這一說法。我們在觀看一些舊社會大背景下的電視劇都能看到,在宅院的中堂有那么幾樣物件的出鏡率往往非常高,而下面所提到的五種物件被稱為是“中堂五件”,那么這“五件”分別是指什么呢?它又具有怎樣的寓意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物件一、四仙桌或者八仙桌

無論是四仙桌還是八仙桌,都屬于桌子家具中的一種。四仙桌的桌面會比六仙桌以及八仙桌的要小,一般為80厘米見方,它的高度也大多在80厘米左右,這種設計的桌子每個桌邊坐一人最為舒適,因此被稱為“四仙桌”,它象征著方正平穩,四仙桌中以小葉紫檀料最為高貴。八仙桌指的是桌面四條邊的長度相等且桌面較寬的方桌,這種大方桌每邊能夠坐兩個人,四邊共能圍坐八人,因此在中國民間雅稱為“八仙桌”。
物件二、扶手椅或太師椅兩個

扶手椅是指那些有扶手的背靠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圈椅及交椅,其他的基本都被稱為扶手椅,其具有攜帶方便、體格輕巧、價格實惠的優點。而太師椅則是最能體現清代家具造型特點的一種類型,其體態寬大,靠背跟扶手設計是連成一片的,形成一個三扇、五扇或多扇的圍屏,同時,它也是古代家具中唯一一個以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原有“官家之椅”的名號,能夠象征家宅主人的權力和地位。扶手椅或太師椅在中堂擺放中都是以兩把的形式出現,因此“中堂五件”中其占據了兩件。
物件三、長條案

條案亦被稱作條幾,條案案面為狹長的條形,其寬度一般為長度的十分之一。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家具,其擺放位置一般是中堂下側、桌椅后側,其作用是擺放裝飾品之類的物件,屬于長方形的乘具,它跟桌子的差別在于腳足位置不同,因此采用的是不同的結構方式,所以它一般不稱為“桌”而稱為“案”。
物件四、花架

在古代,室內的花架類似于我們現代的置物架,它采用底板和支柱組合而成,造型獨特、設計靈巧且裝卸簡便,得到不少人的青睞。又因為其開放性的設計使得儲物能夠一眼可見,因此多用于擺放花盆等具有觀賞性的物品,其主要作用是裝點室內的設計。
看似簡單的四樣古代家具,凝聚了多少匠人的巧思,才得以成為中堂的“常駐之客”。這樣齊全的“中堂五件”布局在現如今的家庭中已經非常少見,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它們對家具演變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