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源于姬姓,春秋時期魯惠公有子名叫姬尾生,字施父,其精通音律頗有才學,后為魯國大夫春秋名臣。后代子孫以其字為氏,施父氏后為施氏,得姓四世祖為施父。
源于媯姓,出自夏王朝時期諸侯國施國,屬于以國名為氏。據《姓氏考略》記載,夏王朝時期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國,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縣一帶。
少數民族的譯姓跟改姓而來,有赫哲族、彝、苗、蒙古、羌、傣、納西、僳等族。
改姓而來,明朝讀書人方孝孺被朱棣“滅十族”,同姓族人為避難改姓施。
人口分布
施姓目前全國人口在270萬左右,排姓氏排行榜107位,位于伍姓于萬姓之間。主要集中在江蘇、福建、浙江三省,占施姓總人口的超過二分之一。
歷史名人
施相公,傳說是道教的神靈,也有說法是明朝的施廷化身,在上海崇明有多處施相公廟。
施之常春秋,魯國人是魯惠公第八世孫,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西施春秋末期,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后人尊稱其“西子“。也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東方古典美的化身和代名詞。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其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我國四大名著中之一《水滸傳》的作者,被譽為中國長篇小說之父。

施襄夏名紹暗,字襄夏,號定庵,清代著名圍棋國手。施襄夏與程蘭如、范西屏、梁魏今并稱“清代圍棋四大家”,與范西屏、黃龍士并稱“清代三大棋圣”。
施瑯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康熙時領軍收復臺灣,被封為靖海侯。
施瑯之子施世綸后被編入清朝八旗漢軍鑲黃旗,為官清正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貴,勤于民事,在民間素有“施青天”之譽,被康熙帝稱為“江南第一清官”,文學小說作品《施公案》主人公就是他。
施世榜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人,清代臺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八堡圳”的創建者。
施全南宋初年,刺秦檜而聞名于世的義士,杭城十五奎巷之中有施將軍廟,供奉的就是忠心耿耿的施全將軍。
傳奇女子施劍翹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出生于1905年,生長在一個衣食無憂稍有富裕的家庭,深受父母寵愛,為人好學賢良,13歲時當家管事,18歲時畢業于天津師范學校。可是當時時代背景并不太平,在她2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被孫傳芳梟首于蚌埠車站,示眾三日。這件事徹底改變了她得知父親的死訊后她寫下“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尸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為志。

后來他哥哥投靠了張宗昌,當了官員后反勸其放棄報仇,她便于哥哥斷絕關系。
1928年孝期三年后有個男子說能為其報仇,她以身相許,七年未見其有所行動,提出當年承諾卻反被拒絕為其父親報仇。心灰意冷之下,她與丈夫一刀兩斷,帶子孩子回了娘家。這時已是1935年她感慨十年未能為父血刃仇人,從此改名施劍翹。并在同年她找到了機會偽裝潛伏接近孫傳芳,斌關在一個教堂里把他槍殺,大仇得報。后來民國政府一審判施劍翹十年牢獄的有期徒刑,但是她的義舉被當時各大報紙刊登稱為巾幗英雄,為父報仇是行君子所為。當時的政要人員也為她求情,后被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