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以“天行”的順序而建立了“時間”,即春夏秋冬四時。人們利用智慧,根據四季的變化進行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農業生產。這一理論的影響深遠,關乎萬物的生存和繁衍,實現了生生不息。

因此,圣人將自己與天地視為同功同德!可以說,天地從來沒有分開過,始終是一個整體,所謂的分開只是陰陽運行互換的結果。
圣人以陰陽相互運行一周為一個整體,用數字10來表示完美,用數字1來表示陰陽運行的開始,用5來表示陰陽相遇的中間狀態。陰陽互換形成一個輪回。
所謂的陰陽運行,其實只是兩種氣體的流動。圣人將陰氣和陽氣流動的聚散所產生的變化用八卦的形象來記錄,并且在產生八卦的時間節點上標上了數字,以顯示每個數字所對應的卦象和陰陽運行的規律。于是就有了天地之數(1.…10)。奇數賦予陽,偶數賦予陰,以便更直觀地展現陰陽運行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