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之所以選擇去祈禱拜佛,求神算命,是因為他們很難預測人生的變幻無常,希望能提前
了解自己的命運,期望神秘的力量能夠保護自己免遭災難。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常常被用來占卜和
算命,以期避免遭遇不幸,尋求平安幸福。然而,學習掌握《易經》真的有助于
預測吉兇嗎?

我們不斷強調的一句話就是提醒我們需要了解天命和自然之道,只有順應自然才能獲得好運。也就是說,我們要依靠我們自己來改變命運。
我是否領悟了天命,我是否明白自然規律的道理呢?其實,《易經》所做的就是將自然界的運行規律轉化為人事道德的理論。因此,道德倫理是由自然而來的,自然界是如此有序,那么誰在控制著這種秩序呢?
如果伏羲氏稱這是神的作為,那么我們就會形成宗教的觀念。然而,他并沒有這樣說,而是指出了陰陽的相互作用,自然的孕育,并沒有特殊的主宰。
現在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易經》更加接近真理。換句話說,存在兩種不同力量的相互作用會自然地產生萬物并不斷運行。
《易經》為何如此神奇?我們用一個“神”字來形容它,意味著它具有三個特點。
首先,《易經》具有模糊性。說實話,這種說法聽起來有些滑稽,因為它非常模糊,只有幾個系統,幾個圖案,幾個符號,其他的都沒有,讓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不管怎么想都合理。
由于它簡單明了,才能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力。它的模糊性對中國人的影響很深遠。我們平時說話常常不喜歡說得非常明確,而是點到為止。
其次,《易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周文王寫的卦爻辭,我們可以這樣解釋,也可以那樣解釋。所以,《易經》非常靈活,無論怎樣解釋都有道理;對的解釋中有些不太對,不對的解釋中也有些對。
這對中國人的影響太大了,大家真的要花一些心思去思考。西方人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可能有對里面有錯,錯里面有對。
因為西方是分門別類的,對和錯是完全不同的。而中國人并非如此,我們知道絕對正確的事情太少了,即使是圣人有時候也會犯錯,即使是神仙打鼓也會打錯;絕對錯誤的人太少了,終歸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所以我們必須謹慎評判是非。對是非的判斷要慎重,而不是斷然。我們現在經常喜歡明確地判斷是非,但那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個,更特殊的,稱為空白性。你觀察西方人畫畫,他們總是把整張紙都填滿,否則就被視為未完成的作品。而中國人不同,他們在一張紙上,在這兒畫一只鳥,那兒畫一朵花,旁邊點幾點,代表下雨。然后蓋個圖章,簽個名,留下了許多空白。
我們認為這位畫家尊重觀賞者,所以一幅國畫的意境會因為觀看的人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這樣才符合自然之道。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普遍認識不足,知識普及程度低下,如果以此方式來解讀,《易經》是誰都聽不懂的。
因此,
《易經》本身的歷程也是充滿坎坷的。因為它里面所講述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過程當中會出現各種險阻和困難,這與現實世界是一樣的。
艱難困難并不是只有非常困難或非常危險,而是常常受到阻礙。這樣的情況好不好呢?表面看起來好像不好,但實際上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磨煉,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過得很順利,他等于白白活了一輩子。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學會了四個字:吃喝玩樂,除此之外一無所獲。這算是什么樣的人生呢?人生經歷過更多的磨煉,才會更加成熟。《易經》本身也經歷了磨煉。
這個唯一的全網課程,收集了
曾仕強教授終生的智慧結晶,集合了國學大家的作品。
通過解讀《道德經》和《易經》,我們可以洞悉先賢的智慧,探尋宇宙和萬物的根本原理,了解紛繁世界背后的發展規律。借助千年的經典作為基礎,我們可以重新建立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將融合儒家思想和西方管理學,完成從個人管理到企業管理的過程,從容應對順境和逆境。深入挖掘為人處世的道理,幫助你走出一條積極樂觀的人生之路。